关于2020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的公示

发布时间:2020-06-28 09:36:00.0 放大 缩小

根据重庆市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20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单位现对拟提名成果名称、奖种、主要完成人以及完成单位等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20年6月28日至7月4日。

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对公示的内容有异议,可在2020年7月4日前以书面形式向科研合作办(0595-68182198)反映,逾期不予受理。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单位公章。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请提供联系方式。

 

 

                                                                   科研与合作管理办公室

                                                                      2020年6月28日


 

 

附:

具体公示信息

一、推荐类别

科技进步奖

 

二、项目名称

矿区滑坡灾害诱发机制及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与应用

 

三、推荐单位(专家)及提名意见

推荐专家:陈湘生,深圳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

该成果依托“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的资助,针对矿区滑坡体的安全隐患及防治难题,系统研究了多因素影响下矿区滑坡灾害成灾机理及灾害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基于灰色理论建立了多因素影响下矿区滑坡体失稳触发模型,形成了矿区不同类型滑坡体稳定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融合递增机器学习参数的的渗流和变形预测模型,优化了弹性波监测与机器视觉融合技术、升级了激光光斑检测技术手段,研发了一套矿区滑坡体失稳致灾全过程自动化高精度监测、智能预警与灾情综合评估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解决了矿区滑坡灾害防控技术与综合评价重大技术难题,对矿区滑坡灾害防控工程设计提供了关键理论与技术支撑。

该项目已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发表了大量的高水平论文,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同时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应用效果显著,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提名该项目为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四、项目简介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过程灾害防控及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矿区滑坡地质灾害防治逐步成为国家保证矿山安全和“绿色矿山”发展的重大需求。矿区滑坡引起的安全与环境问题长期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一旦发生滑坡灾害,极易引发泥石流、水土污染等次生灾害而进一步扩大事故的危害性,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由于我国矿区地质水文条件相对复杂,因其多样的地貌类型、复杂的地层岩性、频繁的工程活动,使得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自然灾害频发。在水文地质环境影响下,矿区边坡滑坡类型诸多,呈现点多、面广、成灾快、规模大、延续时间长、爆发频率高、灾害后果严重以及重建难度相对大等特点。但在矿区边坡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难以考虑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和强降雨、山洪、地震等动载带来的多灾耦合特性,无法实现快速作出矿区边坡崩塌、滑坡等灾害发生的预警预报。

为了解决在多因素条件影响下的矿区滑坡灾情综合评估问题、滑坡体失稳致灾自动化高精度监测问题、智能化准确预测预警问题、针对性的滑坡灾害综合防控及支护施工优化问题,项目组历时多年,综合利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手段,系统开展了“矿区大型滑坡体智能化监测预警机灾情评估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

(一)建立了基于历史滑坡灾害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的矿区滑坡因子数据库,提出了矿区滑坡体安全等级划分标准和可接受的破坏概率判别标准,建立了多因素影响下不同类型矿区滑坡体失稳触发模型,重点研究了动载多因素条件下的滑坡失稳触发机理,提出了矿区滑坡体失稳触发条件与触发判据,总结出不同类型矿区滑坡失稳破坏模式与成灾机制,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等防控技术的提出奠定基础。

(二)建立了融合递增机器学习参数的边坡渗流与变形预测模型,开发了关联土体含水变化和边坡变形的弹性波监测与机器视觉融合技术,搭建了一套基于激光光斑检测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激光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协同控制、光斑检测处理、监测数据远程上报与数据存储报表管理等功能,解决了滑坡体监测过程中的数据多源性、不确定性等问题,提高了滑坡体失稳致灾监测技术的精度与可靠性。

(三)研制了多通道低功耗的传感数据采集终端,通过对传感设备的工作过程特性进行分析,优化了既有采集设备的工作电路、存储方式、供电模式、通讯方式、采集过程,开发了基于工业云的滑坡灾害智能化预警服务平台,提出了矿区滑坡型灾害动、静载失稳综合评估与防控技术,并将此技术成功推广应用,解决了矿区滑坡体的灾变隐患评估、控制与支护设计施工优化问题,为矿山滑坡灾害防控工程设计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本项目共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7项,国家级工法1项,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3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2部,软件著作2项,培养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32人。成果及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个矿山尾矿坝、矿区山体滑坡、排土场以及露天矿山的边坡的安全评估、监测预警、病患防治研究,以及对强降雨、高地震烈度区的矿区滑坡支护等防控作业,成功地控制了矿区滑坡的灾变隐患,后续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五、应用情况

本研究成果及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个矿山尾矿坝、矿区山体滑坡、排土场以及露天矿山的边坡的安全评估、监测预警、病患防治研究,以及对强降雨、高地震烈度区的滑坡支护等防治作业,为采矿活动安全生产和矿山滑坡灾害防控工程设计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成功地控制了矿区滑坡的灾变隐患。

目前,项目组将进一步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开展技术的宣讲工作,开展更广泛的技术推广工作,将项目成果推广到更广泛的工程实践中。

 

六、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

陈结:第一完成人,教授,工作单位:重庆大学,完成单位:重庆大学。提出项目的总体研究思路,主持完成了创新点1、2、3。在本项成果研发工作中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

李永强:第二完成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重庆巨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单位:重庆巨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持完成了创新点1、2、3。在本项成果研发工作中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

王光进:第三完成人,教授,工作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完成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参与完成了创新点2、3。在本项成果研发工作中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向泽君:第四完成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重庆市勘测院,完成单位:重庆市勘测院。参与完成了创新点1、2、3。在本项成果研发工作中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宋书一:第五完成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重庆巨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单位:重庆巨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完成了创新点1、2。在本项成果研发工作中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聂闻:第六完成人,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参与完成了创新点1、2、3。在本项成果研发工作中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田森:第七完成人,讲师,工作单位:重庆大学,完成单位:重庆大学。参与完成创新点1、3。在本项成果研发工作中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蒲源源:第八完成人,讲师,工作单位:重庆大学,完成单位:重庆大学。参与完成了创新点2、3。在本项成果研发工作中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滕德贵:第九完成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重庆市勘测院,完成单位:重庆市勘测院。参与完成了创新点1、3。在本项成果研发工作中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重庆巨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项目第一完成单位,为本项目的研究和成果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现场指导。将项目研究成果应用到了相应工程建设之中。

重庆大学为项目第二完成单位,从试验设备、试验场地、数值计算等方面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

昆明理工大学为项目第三完成单位,从试验设备、数值计算等方面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

重庆市勘测院为项目第四完成单位,为本项目的研究和成果的应用与完善提供了良好的现场设计指导。将项目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了本单位参与勘测设计的项目中。

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为项目第五完成单位,为本项目的研究和成果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现场指导。